2024-05-28 17:22:22
消灭淡奶油和香蕉。香蕉只一根,淡奶油还得再剩点儿。这松糕其实就是麦芬的做法,直接做成一个个的小松糕,省去了后续切分的步骤。其实糖还可以再少点儿,香蕉原本很甜。松糕向一个方向膨胀溢出,据说是泡打粉没有拌匀?天才知道是为什么。。。
2021-11-21 08:19:58
剩下的那点淡奶油,一个戚风一个面包,正好可以解决掉。好像从来没做过淡奶油戚风。不知道这个后蛋法有什么好处。所谓后蛋,好像就是先把面粉调成面糊,然后再加蛋黄,调成蛋黄面糊。没有理解到后蛋的好处,只是感觉后加蛋黄,更容易有很多小颗粒。无怪乎随后有过筛一步。懒得过筛,搞一网筛糊糊,自己想办法把那些小颗粒化
2021-11-21 08:21:01
菱角坐了冷板凳,总不能让它一直呆到发臭。努力想法把它解决掉。这个糯米的菱角糕,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。做法有点像芋头糕,但不是咸口味。甚至可能也算不上甜味,因为只有5克糖。极度怀疑这5克糖能带来多少甜味,于是自作主张,加到15克,其实,这15克糖可能也太少太少,但,就这么多吧。用了最原始的手工来把菱角肉
2024-06-01 08:51:24
剩下的一点点淡奶油,配合椰蓉做成小餐包。分量太少,决定放弃面包机,改用手工和面。无论面团多大,面包机都用同样的时间来处理,然而,这么一点点面团,用手工,却是比面包机省时那么一点。入冬,面团总是成长缓慢,好在烤箱大多都有发酵功能。需要注意的,只是湿度问题。终于面包新长成,然后想,其实可以在里面灌点儿馅
2021-11-21 08:22:58
杂粮坚果与水果的组合。葡萄是冷冻的葡萄,从秋到冬,也冻了好长时间,一点点解决掉。核桃去壳,没炒或烤,虽然那样会更香。三两颗核桃,懒得费事。燕麦的好处尽人皆知。燕麦米煮饭不太受欢迎,变成燕麦糊,则无需费牙劲。结果看起来还不错,葡萄的酸甜,燕麦的稠滑,核桃?被埋没了。。。
2022-11-15 10:42:04
据说铁釜煮饭是不会有饭锅巴的,然而,几乎每次总能在底部挖到或深或浅的焦黄饭粒。揣测了很久,后来推断,这大概是因为经常煮粗粮饭的缘故。偶尔煮白米饭的时候,这样的焦黄色,几乎没有,或是浅到难以察觉。饭焦,在那遥远的煤炭柴火时代,应该是焦香而嘎巴脆的。在如今的时代,早已无缘得见。电饭煲里的饭焦,永远绵软,
2021-11-21 08:26:23
对于用菱角制作的点心的兴趣远高于汤羹菜肴。看到这个用芝麻菱角和糯米粉制作的菱角糕感觉挺不错,只可惜食谱分量模糊,一应食材统统“适量”了之。平日里最怕遇到适量,总是绕而不行。但用菱角制作的糕点真是不多,实在不想错过。于是,自己揣摸着,把所有用料统统量化。但也不用那么精确,大而概之即可。随意拿了个饼干模
2021-11-21 08:26:25
其实对肉丸子并不感兴趣。只是因为它跟山药扯上了关系,才忍不住想要尝试一下清蒸肉丸。制作并不复杂,买现成的肉糜比自己剁肉更加省事。减了些酱油,有盐就已经足够。不知道蛋清比较少,还是搅得不够,丸子并没有想象中的嫩滑。虽然肉肉比较多,依然能够明显感觉到山药的粉面。还行吧,最喜欢的,是盘底那一汪浅浅的汽水,
2021-11-21 08:28:19
最后的一点菱角,再来做个以大米粉为凝固剂的菱角糕。这个菱角糕,依然是笼统含糊的“适量”,除了作为主角的菱角有着明确的数字份量。于是,又参照着之前的糯米粉版本,将其一一量化。菱角糕里多了枸杞的参与,不再是白白净净,而是枸杞的溶出的浅浅橙黄色。冷热水调浆,据说这样口感更好。想不出用什么模具来蒸成一整块,
2021-11-21 08:28:20
妃娟的地瓜烧。那一年,遇上迷你小紫薯,改版成了紫薯烧。这一年,遇到迷你小黄薯,总算可以变回真身的地瓜烧。已经有过一次经验,操作自然顺手得多。懒得费火去烤,而把小地瓜蒸熟——洗干净后扔进电饭煲里,蒸饭的时候便一并完成,相当省事。制皮,包馅儿,烤。遇上个阴雨天,这内外的金黄,显得格外温暖。趁热吃,特别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