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版
搜索菜谱

糕点菜谱

约收录52个糕点菜谱
  • 黄油小糕点

    1终于买了奶油回来试试看是不是能打成固体的奶油。没想到呀没想到!!这居然是一次那么神奇的旅行。2那么先介绍原料:奶油-100多毫升,黄油-一大勺,糖-多放些吧,自发粉-多放吃的多,少放就会更酥些。3首先,先尝试性的就拿搅拌器搅奶油这个稀稀的水水,好累~一开始看到有点泡,菲菲总是自告奋勇的帮我。结果!!!!!结果~~我没看到奶油变成固体的一刹那!据说,是突然变硬了。然后就变固体了。4然后加入黄油,继续搅拌,不知怎的,搅的太久了吧。居然搅出水来了。赶紧停止。进入下一步。放入糖和面粉。其实我是想多放面粉弄成团的

  • 大马糕点@@娘惹双层糯米糕

    這款娘惹糕點,很有口感,煙煙韌韌,椰香味很浓郁喜欢它的味道还有飘来清清淡淡的班兰味...娘惹糕的主要食材是椰和面粉。娘惹的食品几乎都会用到椰。椰子会先制成椰丝,椰奶和椰糖,然后再用来制作食品。班兰叶只是娘惹食品里的其中一种食材而已,不是每一种娘惹食品都要放班兰叶。娘惹糕种类繁多,娘惹糕款式多,每一个糕点的制作过程都很繁复累赘,必须神情专注,非常花费时间。否则一疏忽,烘焙或蒸出来的糕点无论味道或外形都会变了样,前功尽弃。“娘惹菜是历史的见证。过去从中国飘洋过海到新加坡、槟城、马六甲等地开垦的华人移民,落地生

  • Rullatårta .卷糕点

    此糕点,松软,老少皆易

  • 印尼特色糕点--椰汁三色糕(也称为娘惹糕)

    每年过年,家里都会做这个印尼特色糕点--椰汁三色糕(我父母是印尼归侨),妈妈在的时候只是看到过她做,自己并未亲自动过手。现在妈妈不在了,挺怀念她做的椰汁三色糕,于是就跟老爸一起试试做了,结果还真的成功了,只是要挺有耐心的,品尝着自己做出来的椰汁三色糕,好象吃到妈妈做的味道了~希望大家也会喜欢~

  • 家常糕点@@红龟糕

    其实我很喜欢吃糕点的,尤其是红龟糕,每次在外头看见,就一定买来吃。喜欢它外皮一口咬下去口感QQ的。现在自己会做了,就很少买来吃了。呵呵...

  • 蛋糕用蒸不用烤,清凉不上火! 最消夏的超简单传统糕点----清风凉蛋糕

    这两天温度一下就跳到了30多度,夏浪来袭,酷热难耐,怎么办呢!今天给大家介绍一款清凉香甜的四川传统糕点——凉蛋糕,嘿嘿,记得小的时候,可以很方便的买到,因为是蒸制的,所以它的含水量大,保存期比较短,现在的蛋糕房已经很少制作,走遍大街小巷也难觅它的踪影。但它的口感清香细腻,和烤箱成型糕点完全不一样,让你回味儿时的甜蜜哦! 而且在这样的热天里享用,清凉不上火哦! 最重要的是凉蛋糕的配料简单(只需要鸡蛋,面粉,糖三样),制作超快,毕竟绝大多数得朋友都很忙,平时哪还有工夫做烘焙呢,所以,亮亮力求推荐最简单,最

  • 娘惹传统糕点@@香兰椰丝卷

    以下这款南洋风味十足的香兰椰丝卷是一款娘惹糕点,它的名字众多:Kuih Dadar 、kuih gulung 和kuih ketayap。在懒人眼里它就是最具南洋风味的班戟,因为它的英文译名叫coconut pancake rolls,直译就是椰子班戟卷.我们这里叫香兰椰丝卷。记得小时候妈妈时常都给我们做香兰椰丝卷当早餐吃。皮薄馅多绝对让你吃了一个又一个。。。哈哈哈! 做法倒是很简单,自己制做的饼皮,喜欢厚或薄都可以自行决定。

  • 娘惹传统糕点@@椰丝西米糕

    这也是我小时候爱吃的糕点,也很久没做来吃了。偶尔在夜市场买来吃。有时候很奇怪,小时候爱吃的,长大出外做工作后,就没想到要吃。可是一回老家的时候,就想起那些美味的糕点就很馋嘴。总会要妈妈做来吃。这个也不列外。趁机回妈妈家的时候和妈妈一做来吃。回老家就是好,不但可以忆起童年的点滴也可享用美食...

  • 古早味糕点@@玉蜀糕

    玉蜀糕,小小的时候记得很喜欢吃。我很喜欢玉蜀香甜的味道。所以特别喜欢这个糕点。在我们这里是很普遍的参加节庆和宴会的时候必备的糕点。回妈妈家的时候突然很想吃,就买了材料回来做。在开始做第二步骤同时,椰浆加入粉的时候奇怪为什么不会变成黄色的呢。才发现买错了粉买到玉米粉。实际上是要用蛋黄粉的。所以成品看起来没有原始黄色漂亮。虽然没有原来的香,不过还是很好吃依然有甜玉蜀的味道。

  • 娘惹传统糕点@@蒸木薯糕

    木薯是一种根类食用农作物,所含淀粉很多.过去主要是做粮食,现在粮食已不紧缺了,用途就工业化了,木薯不是红薯,红薯是地瓜,木薯是灌木状多年生做物。茎曲立,木量,高2-5m,单叶互生掌状深裂,纸量,披针形。有肉质长圆柱形块根。其实木薯是东南亚、亚热带地区很普遍的食材,料理方式变化很多,可以做成糕点,菜肴,还可以削片炸成木薯片等等... 在众多娘惹糕点当中,木薯糕是我喜愛的糕点之一。不管蒸的,烤的,我都爱吃。记得小时候老家门前后,都种了很多木薯。那个年代经济不是很好,很多家户都靠自种木薯吃。那时候我们几个小冬瓜